滴滴跌倒,多方“搶食”千億級出行市場蛋糕

發布時間:2021-11-09 來源:蓋世汽車

  日前,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旗下聯營企業如祺出行擬開展規模約為10億元的融資,其中控股股東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出資3.5億元參與本輪融資。在此之前的10月26日,T3出行宣布完成77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信聯合體領投,應通科技、同程旅行、鴻為資本、德載厚資本等跟投,一汽、東風、長安、阿里等股東繼續加持。據悉,該輪融資是2018年以來網約車企業獲得的國內最大額度單輪融資。

  此外,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在8月底獲得了38億元融資。從融資規模上看,這筆融資在最近兩年的網約車領域同樣可以稱得上較大的單筆融資。

  基于以上三家出行平臺釋放的融資信息,業內有聲音指出,自今年7月滴滴出行因信息安全問題被下架后,資本重新燃起了對網約車市場的熱情。

  滴滴市場份額正在被“蠶食”

  2010年左右,網約車開始興起,因其解決了傳統出租車領域存在的出行弊端而被年輕消費者所接受,隨后幾年迎來爆發式增長。據網約車寶典調查數據顯示,2016至2019三年時間內網約車市場交易規模增長了3倍左右,其中2019年的交易規模接近2518億元。另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超過3萬家網約車相關企業,注冊資本1000萬以上的企業有238家。

  然而,這數萬家網約車企業都難與滴滴出行相匹敵,公開數據顯示,早在2013年,滴滴在出行領域的市場份額就已經達到了59.4%。2015年,經過與快的打車的戰略合并后,滴滴出行于2016年拿下了國內超過90%的市場份額。

1.png

圖源:滴滴

  多年來,滴滴在共享出行領域一家獨大,這讓其它網約車平臺幾乎沒有發揮的余地。當今年7月滴滴出行被要求下架后,其它網約車平臺認為機會來了,當月多家網約車平臺借機發力,從推出各類優惠券到優惠幅度較大的拉新活動,試圖通過價格戰“蠶食”滴滴原有的市場份額。就連下架兩年之久的美團打車APP也于7月9日“原地復活”,更換logo重新上架,同時還附帶大波優惠活動。

  滴滴倒下后,各大網約車平臺組團再戰出行江湖。就在滴滴出行被下架的7月當月,國內多個網約車平臺訂單量呈現明顯增長態勢,其中及時用車、攜華出行、陽光出行和招招出行訂單量環比增長翻番,分別達到了247.7%、173.0%、127.4%和105.5%。

  “滴滴被下架后,新客戶無法注冊,只能靠原有客戶維系運營,且部分需要積累新客戶的業務也無法運行,這必然導致其原有的市場份額受到威脅?!币晃粯I內觀察人士指出。數據顯示,在滴滴出行被下架后的8、9月份,其訂單量環比分別下跌21.1%和0.6%。在滴滴出行訂單量持續下行的同時,其它網約車平臺如及時用車、T3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均保持強勢增長,其中T3出行8、9月份訂單量環比分別增長了66.8%和37.6%。

  作為網約車市場中的龍頭老大,滴滴出行被下架的這段時間自然為其它網約車平臺拓展市場提供了機會,同時資本也趁機涌進網約車市場。

  資本出手扶持網約車腰部平臺

  據智研咨詢提供的《2020年中國共享出行市場規模及融資規模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共享出行市場規模為2276億元,較2019年下降15.7%,占共享經濟總市場規模的6.73%。同時,截止2020年12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網約車用戶規模已達3.65億。

  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被監管后,資本市場面對共享出行領域這一龐大的用戶群,以及千億級的市場規模,重燃投資熱情。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出行直接融資規模達到1072億元的峰值,之后由于行業發展未與城市規劃、監管政策等協調發展,導致各類安全問題頻發,出行市場發展失速。自2018年開始,資本市場對共享出行的投資趨于理性。近幾年,共享出行市場鮮少出現大額融資者。去年,中國共享出行直接融資規模僅為115億元。

  今年,隨著曹操出行和T3出行先后獲得數億元大額融資,這表明資本市場對共享出行重燃熱情,意在趁滴滴被監管的“真空期”扶持一些網約車腰部平臺。

  在眾多網約車腰部平臺中,雖然現階段仍沒有出現能夠與滴滴出行匹敵者,但從最近兩個月的訂單增長量和融資能力來看,T3出行可謂網約車市場的“新秀”。

圖源:T3出行

  T3出行是由一汽、東風、長安三方參與組建的出行公司,因此被稱為出行領域中的“國家隊”。2019年,T3出行正式在南京成立,截至今年9月底,其已經登陸全國41座城市,累計注冊用戶數也超過了5400萬。

  T3出行快速擴張的背后離不開資本的加持,但背靠三大汽車集團的T3出行不差錢。企查查數據顯示,在10月26日獲得77億元A輪融資之前,T3出行僅在成立之初進行了一次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有蘇寧易購、阿里巴巴、騰訊等,融資金額為50億人民幣。

  一位證券機構的分析人士指出,T3出行之所以被資本市場看好,一方面在于其背后站著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實力雄厚;另一方面,滴滴因數據安全問題遭遇審查給網約車數據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而T3出行因為有國資背景,被認為是未來國家對數據安全高要求下的合規平臺,也是滴滴出行被監管后的替代選擇。

  網約車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各大平臺靠什么取勝?

  就網約車市場發展前景而言,目前,其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21年Q3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網約車行業市場滲透率為21.9%,較去年同期僅增長0.9個百分點。網約車行業進入存量博弈階段,意味著其與互聯網行業一樣面臨著拉新難、留存難、轉化難的問題。這也是眾多網約車平臺趁滴滴被監管之際極力拓展新客的主要原因。

圖源:極光大數據

  另一方面,國家對網約車市場的監管正逐步趨嚴。今年9月,交通運輸部印發了《關于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快推進網約車和規劃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督促網約車平臺公司依法依規開展經營,加快網約車合規化進程,不得進入不合規車輛和駕駛員,并加快清退不合規的駕駛員和車輛。此外,深圳市還于9月1日實施了新的《出租車汽車管理條例》,其中規定,如果平臺違規派單,將承擔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隨著監管趨嚴,網約車平臺違規運營的成本和風險進一步加大。

  據全國網約車信息監管交互平臺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全國僅有248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了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

  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指出,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網約車平臺更需要精細化運作,平臺合規性、安全性和服務質量變得尤為重要。另外,隨著汽車產業向電氣化方面轉型,出行市場新能源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前不久,美國汽車租賃公司Hertz Global Holdings(赫茲)計劃在2022年底前向特斯拉訂購10萬輛汽車一事引發行業熱議,從這一事件也可以窺見傳統出行公司正在積極向新能源方面轉型。就國內來說,相關數據顯示,三季度全國面向C端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5.64萬輛,占比87.26%,與二季度基本持平,這表明B端新能源車延續了二季度的占比水平,與2020年相比有回暖現象。

  業內認為,在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的過程中,出行公司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當然,作為新四化之一的“共享化”本就與“電氣化”并駕齊驅。所以,隨著出行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各大網約車平臺比拼的除了服務質量和安全性,還有背后的新能源化和生態整合協同能力。對于后者來說,從大的車企中孵化而來的T3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平臺,在未來的競爭中或更有優勢。


国产一区二区无码蜜芽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永久免费播放,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一区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一区精品视频